人工AI绘画正在不断前进8
发表时间:2023-03-01 11:22
人工智能的“创造”令人惊叹。在数字时代,这是否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?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是否将被取代?带着这些疑问,记者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。 人工智能绘画说到底是一种生成艺术,依托给出的指令生成图画。早在20世纪70年代,就开端有艺术家探索用计算机画画。跟着互联网遍及,很多数据得以积累,促成了可视化艺术的诞生。跟着深度学习技能的快速发展,人工智能绘画逐渐变成可能。2022年,人工智能绘画技能突飞猛进,不仅提高了画作清晰度,也缩短了成像时间。 “可以看出,人工智能绘画这件事,人类现已探索了50来年,并在去年迎来爆发性增长,使之成为更加遍及的应用。”邱志杰说。目前,人工智能不仅能“绘”出印象派、科幻风作品,水墨中国画也有所涉猎。2022年底,百度智能AI绘画系统“文心一格”续画陆小曼未完成的山水画遗作《夏天山居图》,就曾引发广泛关注。 邱志杰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院长。2019年7月,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机器人“夏语冰”就是他的学生。“‘夏语冰’的绘画能力是我教的。咱们用人类历史400年间的5万余张著名绘画来训练她,并给她的画作打分,以此来促进她的画艺精进。”邱志杰介绍说。他与“夏语冰”共同创造的《山水精神》还亮相2021年服贸会。 在邱志杰看来,人工智能的概念其实一直在变。“上世纪70年代,口袋巨细的电子计算器出现了,当时的人们认为那就是人工智能。到了今日,咱们手机里的智能语音助手好像也不太会被大众认为是人工智能了。”邱志杰认为,人工智能的标准是在不断演进和更新的。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,不仅影响了绘画创造本身,也改变了艺术生态。一些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甚至走上拍场,卖出高价,引得舆论哗然。关于人工智能绘画是否具有创造力这个话题,一直是争议的焦点。 “这取决于把什么称之为创造力。”邱志杰表示,如果把时间线拉得满足长,艺术范畴的创造、制造、复制等概念的边界,有时候比幻想中要含糊很多。 那么在数字时代,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吗?“目前看来,人工智能跟专业画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。人工智能绘画不是画出来的,是生成的图画。图画跟绘画是两码事。”邱志杰说,绘画是从眼到脑、到手的过程,生成的图画只能打印在纸上,目前打印精度不够,一般画面较小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 面临人工智能给艺术带来的影响,邱志杰始终保持达观态度。“就像当年拍摄之于绘画。”邱志杰认为,一部分工作被取代是必然的,比如艺术遍及、设计海报、唱广告歌等活动,未来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来执行。 |